东台“新农保”解农民养老之忧
“你投保了吗?”这句简单的问话成了眼下我市农村使用频率最高的流行语。在全市各镇、各村,广大农民积极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构成了夏日的一道清新宜人的亮丽风景。根据省政府和盐城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今年我市所有镇(区)、村(居)全部推行新农保,其中6月底前所有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基本养老金全部发放到位;10月底前,农村适龄居民参保全覆盖。按照有关规定,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均可以在户籍所在镇、村参加新农保,我市适龄参保农民达36万人。到6月11日,全市新农保新参保人员达23.6566万人,占目标任务的65.7%;新农保缴费总额达1.2099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33.7%,基础养老金申报人数10.0273万人。
解读新农保 养老不犯愁
新农保有什么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俊在部署这项工作时,用一句话作出精辟概括: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继实现农民“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之后,实现“养老不犯愁”的又一项重大惠民工程。
从宏观看,“新农保”与“新农合”以及义务教育制度一起,构成了农村社会福利制度的三大支柱,为打破城乡差别,建设统一的国民福利体系,提供城乡全覆盖、均等化公共服务打下了坚实基础。千百年来,我国农村养老基本靠家庭解决,农民在年老体弱或丧失劳动能力之后,养老的任务往往落到儿孙身上。在社会转型加快、人口流动频繁、独生子女时代到来的今天,“养儿防老”已无法解决当代农民养老问题。“老农保”,“新农保”政策明确规定政府补助,其明显的实惠性和较高的保障性,不仅对农民产生较强的吸引力,也让农民更加切实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取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处同志介绍,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60元,全部由政府财政负担;个人账户本金由个人缴纳保费和政府财政补贴两部分构成,我市财政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139是根据目前我国老年人口平均寿命计算出的经验系数。比如,一个人每年缴600元,连续缴费15年,个人缴费总额9000元,财政补贴450元,合计9450元,60周岁的领取标准就是9450/139+60元=128元,再加上利息分摊。
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意味着中国农民60岁以后都将享受到国家普惠式的养老金。根据规划,我国将于2020年前全部实现所有农民都享有新农保。江苏把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的时间表划定在今年,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国家好政策 农民投保忙
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有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的过程。我市推行农保工作,起步于1992年,到2008年,全市参保农民达13.5万人,积累农保1.4亿元。2008年,我市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先行参与试点的有溱东镇周黄村、安丰镇下灶村、原后港镇沙杨村、头灶镇海临村、三仓镇新五村、五烈镇沙河村等。2009年,全市新农保工作在面上推开。2009年6月3日,《东台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办法》颁布实施,目前正全面推进新型农保扩面征缴工作。
推进新农保扩面征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各镇通过入户调查,解读政策,做好群众的工作,让农民真正认识到,推进新农保是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参加新农保,就能得实惠。自5月中旬全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暨“四有”村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民表现出极大的投保热情。在各镇劳动保障所窗口,很快出现农民踊跃投保的生动场景。东台镇5月下旬至6月上旬新农保投保进入高峰期,每天到镇劳动保障所缴费投保的农民多达数百上千人,镇领导、劳动保障所同志坚守“前线”,服务群众,协调工作,说破了嘴皮,喊哑了嗓子。
农民踊跃参加新农保,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例。现在外地工作的王先生获悉家乡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后,专程回到老家时堰做姐姐、姐夫的工作。王先生的父母均已年逾古稀,按规定,可申领享受新型农村医疗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前提是其子女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王先生的姐姐、姐夫一直在外打工,尚未参加社会保险,对政策也不甚明了。王先生与姐姐姐夫一起算账:“老父老母过去一直靠我们赡养,现在国家一年发给二老1440元(每人每月发放60元,每年发放720元),等于是减轻了我们的负担。况且,现在你们参保,将来收益的还是你们自己;现在舍不得交纳保费,将来肯定要后悔。你们实在不愿出这笔钱,我帮出好了!”说得姐姐、姐夫如梦初醒,第二天就到镇劳动所交了保费。
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目前设有100至600元6个档次供选择。农村重度残疾人缴费困难群体,可选择100元、200元缴纳档次;普通农村居民特别是距领取养老金年龄不足15年的,一般以选择500、600元较高档次为宜;对有较高养老金需求的可以缴纳600元以上标准,鼓励多缴多得。实际操作中,大多农民年缴纳养老保险费超过600元,在溱东,甚至出现了一次缴纳保险费超万元的特殊人员。在东台镇,有1200多名农民选择了缴费标准更高,享受优惠更多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
同心建“四有” 未来更美好
在我市,推行新农保工作是与创建“四有”村同步进行的。“四有”指:在农村实现“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教”,按照要求,今年年底,我市“四有”村创建要实现村村覆盖。新农保推广与“四有”村建设两项工作并称为“双覆盖”。从二者的关系看,推进新农保其实只是“四有”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现“四有”将标志着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迈上一个全新的台阶,农民的生产更加安康美满。为此,市委、市政府将实现“双覆盖”作为全面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和惠民利民的重大民生工作来抓,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安排专项经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建设“四有”村,前提是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到目前,全市412个村都建立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部,其中,21个村“五个一”(有1名专兼职工作人员,一间房、一台电脑、一部传真机、一部电话)建设基本到位。
6月13日,安丰镇部分60周岁以上的农民喜滋滋地领到了第一笔养老保险金。享受美好生活,农民生活由此开启了新的篇章。 本帖最后由 半月弯刀 于 2012-11-29 08:19 编辑 <br /><br />这个保险都说划不来,是这样的吗
<P> </P>
<P> </P>
<P> </P>
<P> </P>
本帖最后由 半月弯刀 于 2012-11-29 08:19 编辑 <br /><br />这个保险都说划不来,是这样的吗 本帖最后由 半月弯刀 于 2012-11-29 08:20 编辑 <br /><br />没有农村,不知道合不合算
现在一系列的政策都是针对农村,其实现在城市人也不好过 研究了下,还是不明白。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