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网
标题:
[苏州]网友热议观前商圈改造 古城内不宜太折腾
[打印本页]
作者:
伊酷
时间:
2009-8-28 09:13
标题:
[苏州]网友热议观前商圈改造 古城内不宜太折腾
作为苏州人心中最“老牌”的逛街去处,观前商圈的任何一次改造都会牵动本地人的神经。这两天,苏州市规划局出台了新的苏州观前商圈扩容计划,并就此广泛征集社会意见。在西祠苏州论坛及规划局网站讨论版上,网友们已经对此方案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新公示的《苏州观前商圈详细规划》显示,观前商圈此次改造的性质定位将是集购物、餐饮、文化休闲、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旅游型核心商圈。
其中,文化部分将主要包括依托曲园、鹤园、听枫园、怡园、城隍庙所建立的文化休闲区、结合东吴丝织厂搬迁打造的丝绸文化市场,以及对商圈四周保留的民居所规划的苏州传统民居展示区。
旅游功能方面,新的观前商圈将会有三条旅游线路,分别是怡园-过云楼、住宅-听枫园-鹤园-曲园-城隍庙-玄妙观-慕园这条园林游览线路,东脚门-学前文化中心-东吴广场-蒲林巷-范祠弄-苏州商城-一百-工业品商厦-承德里-太监弄这条商业游览线路,和瓜桥下塘-井巷-温家岸-西花桥巷-祥符寺巷-砂皮巷这条居民幽巷游览线路。
支持改造 居住条件有望改善
许多网友对改造表示支持,他们希望有关部门能借此次机会将观前地区原本就拥挤不堪的一些街巷进行合理整治。
网友“松筠里居民”说,应该尽早扩容,祥符寺巷旁松筠里的房子居住环境太差,ZF应该趁此次商圈扩容对这个地点进行合理拆迁或者改造。
颜家巷居民也说,上一次改造,颜家巷就改了一小半,现在有不少居民还在用马桶,如果此次能在保留民居的同时,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那就太好了。
扩容不治本 管理才是硬道理
在讨论中,许多网友认为,观前地区的提升重点并不在于商业面积的扩大和业态类型的增加,更重要的是要把商圈维护好、管理好,并要完善相关的硬件配套设施。
网友“aszx”认为,古城内不能“摊大饼”式的开发商圈,观前问题很多,交通、档次、文化品位等并不是能通过扩容能解决的。观前的重点在于管理,如何使商圈更有序、更宜人、更有魅力才是重点,而不是一味地搞扩张,苏州古城有限的地皮经不起太多的折腾。
网友“老鼠飘飘”提出了几点具体意见,其中包括:商圈内许多地下通道缺少引导标志和专人看守,导致了行人和非机动车进出混乱;察院场沿街乱设摊的现象愈演愈烈,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车辆通行和城市形象,这些问题应该在改造中统一改善;对道路系统规划中两条街巷的拓宽要严格控制宽度,不一定拓成机动车干道,最好尽量保持原有风貌。
另外,大量的网友提出,如今在观前停车简直比登天还难,观前商圈改造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停车问题,就算修得再好也等于白搭,增加地面和低下停车场是改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定位不改 难以阻挡衰落趋势
不少网友认为,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消费者购物品味和理念的更新,观前街的老商业模式显然难以再吸引住本地人、尤其是年轻人消费群体,要获得新生,应该充分发掘这里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
网友“Bora7310”说,随着高新区和园区商业圈的逐渐成形,苏州人开始爱去绿宝广场、时代广场等地方吃饭购物,观前街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再也达不到当年的高度,除非做一个重新定位,否则走向衰落是必然的。
网友“aszx”认为,苏州大了,本地人自然不需要小打小闹地聚集在观前,相反,观前应该在新一轮的规划中强化旅游功能,这甚至有可能成为观前新的生命线。“aszx”认为,现在很多游客到了观前街,除了几家百年食品老店,很难找到苏州的文化,而这并不是通过扩容就能解决的,“观前情结”应该换一种概念,这里应该成为苏州传统商业文化街,兼有部分时尚精品购物的功能,主街则绝对是留给海内外观光客的。
网友“aiym1112”倾向于时代广场等金鸡湖商圈的经营模式,他认为,商业街应该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招商,而不是像观前现在这样成了小商品市场式的购物街,许多品牌重复开店,没有亮点不说,还浪费了宝贵的商业资源。
网友“剑试一痕秋”表示,观前越来越多的是肉串、奶茶,却鲜有地方吴文化的展示,大型的露天演出也大都为广告走秀,类似袅娜评弹、昆曲雅音这样的表演太少,观前的改造者应该想办法让这些真正属于苏州的文化更多一些。
另外,网友广为关注的交通问题在新规划中也有专门设计,新观前将主要做好交通流线和旅游游线的调整,配建停车场,计划在察院场口人民路下穿及地面同时增设停车场,同时,将对区域内的建筑进行重新梳理、增补,科学地组织商圈内的商业空间和景观系统。
欢迎光临 东台网 (http://bbs.cn0515.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