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网
标题:
知道她是谁吗?
[打印本页]
作者:
moli
时间:
2010-5-19 15:16
标题:
知道她是谁吗?
[attach]19147[/attach]
有人知道更好。没人知道的话,我20楼后公布答案,更多精彩,20楼后见!
作者:
Baby-face
时间:
2010-5-19 15:22
不知道
作者:
咱是浅浅
时间:
2010-5-19 15:25
我也不知道
作者:
一九八六
时间:
2010-5-19 15:27
好像叫什么名字的我忘记了
作者:
伊酷
时间:
2010-5-19 15:37
哪块的人?
作者:
高山
时间:
2010-5-19 15:39
她能影响中国和世界吗?
作者:
简单
时间:
2010-5-19 15:41
你学生?
作者:
月塘诗侣
时间:
2010-5-19 15:44
同情楼主中,她确实比你年轻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啊!
作者:
一九八六
时间:
2010-5-19 15:44
韩国的某个艺人 看上去很像
作者:
艺源美业
时间:
2010-5-19 15:51
宝宝 说不认识,那我肯定没戏
作者:
紫水晶
时间:
2010-5-19 17:26
我想说认识的,但是心虚
作者:
为爱上锁
时间:
2010-5-19 17:42
这么眼熟的!
作者:
月下舞蹈
时间:
2010-5-19 18:04
一个嘟嘴的小女孩
作者:
月下舞蹈
时间:
2010-5-19 18:05
顶顶,就接近20楼了
作者:
月下舞蹈
时间:
2010-5-19 18:29
快到20楼了
作者:
伊酷
时间:
2010-5-19 19:13
等待结果中.....
作者:
一九八六
时间:
2010-5-19 20:30
做大梦 我等到晚上居然还没到20楼
作者:
一九八六
时间:
2010-5-19 20:31
再来一帖啊,茉莉现在不晓得在不在
作者:
一九八六
时间:
2010-5-19 20:33
她是说20楼公布答案还是20以后公布啊
作者:
一九八六
时间:
2010-5-19 20:34
好吧,21楼给茉莉留着。
20楼后,到茉莉表演的时间了
作者:
守望幸福
时间:
2010-5-19 21:22
我只看到几个阿拉伯数字!
作者:
moli
时间:
2010-5-19 23:39
不好意思啊,各位,我来晚了。晚上开完会跟同事逛街去的。结果9点多回家的时候发觉她的车子钥匙丢了。
赶紧回头逛过的店挨个儿找,还开着的店里没有,还有两家最有可能的,他打烊了!
同事请了旁边店老板来撬。这个老板跟我同事很熟,而且以前在车行工作过。
但是没弄开,感叹一下,现在的摩托防盗做得很到位!
老板想起来旁边住着一专门开锁的人。于是去找。一会儿,师傅拎着工具箱来了。
捣鼓了半个多小时,师傅感叹,我开了这么多年锁,还从来没这么久还打不开的!
可见俺同事的车锁有多特别。最后只好放弃开锁,撬开坐垫,师傅手伸进去把同事放在头盔下的衣服钩出来。
同事家的钥匙在这件衣服口袋里呐!
由于是熟人,师傅只收了20块。同事说,市场价应该要50块的。
然后我和同事打的去她家拿了另一把车钥匙回来,开车送我回家了。
到家一看,都过了10点半了。
洗完澡,打开电脑,说完了我今晚的传奇经历,接下来该回归主题,说说主楼里的这位小姑娘了。
作者:
moli
时间:
2010-5-19 23:45
这个女孩叫蒋方舟,湖北襄樊人,生于89年。七岁开始写作,九岁写成散文集《打开天窗》,已出版10部作品。目前就读于清华大学。
提到她是因为她说:现在的80后,是史无前例地三十不立。三十而立,立的也不过是安身立命的立;全副武装,对抗的不过是不断攀升的房价走势。 我周围的80后,都仍保持着“二十而蹲”的姿势。他们将立未立,下一个动作还暧昧未卜,不知道会昂然地顶天立地,还是会扑通一声跪倒在地。
作者:
moli
时间:
2010-5-19 23:48
然后我就好奇地再搜搜她的传奇经历。搜到一篇人物专访:
记者:很多人说你是美少女作家,那么是美丽让你成为少年作家,还是少年作家让你本身更美丽呢?
蒋方舟:长得好看是没有办法让一个人成为作家的,当作家对相貌的好坏也不起什么作用。
记者:至今您阅读的专业书籍有哪些?
蒋方舟:专业书籍哦?我想可能是《黄冈正卷》《名校秘题》之类的书吧。
记者:你说过“早熟的苹果好卖”。可是早熟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你是不是早熟?
蒋方舟:早熟和早慧,比早恋和早餐的差距要小得多。既然没有人肯把早慧这个词赐给我,那我就只好把自己归类为早熟了。
记者:你害不害怕别人把你和方仲永相比?
蒋方舟:我害怕个春儿呦!我跟方仲永明显不一样。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一个是死的,一个是活的。
记者:写作和功课两者怎样兼顾?
蒋方舟:没有“人”能两者兼顾,能把写作和功课兼顾的,只有神仙。
记者:写作会不会影响到你的功课?
蒋方舟:你应该问功课会不会影响我写作。
记者:有人认为你走了个捷径,你怎么看?
蒋方舟:不是抄了个近道,就一定能在别人的前头赶过去。你看到的只是我找到了捷径,你没有看到我在这个“捷径”上,费了多大努力,有多勤奋!
作者:
moli
时间:
2010-5-19 23:52
还有一个比较雷的。
问:你相信爱情么?
答:爱情是信仰,不是某个具体的人。我当然相信爱情,但是我不急于寻找爱情,也不觉得没有爱情很缺失,我正在把自己修炼成一个完整的小宇宙。我原来听过一个破烂故事,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掰成两瓣的苹果之一瓣,另外一瓣散落在不同的时空之中,而人们的目的就是寻找自己另外那一瓣苹果。我小时候听这个故事,第一反应就是:屁啦!自己就是一个完整的苹果,还找个甚!
作者:
moli
时间:
2010-5-19 23:56
还有一篇是以前在杂志上看到的她的文章。搜来给大家看看。我觉得很精辟。
《我是怎样变成一个学术女的》
在大学里,我的自我定位是学术女。因为我觉得这种成功模式比较省事,我可以不必做美女,只吃毫克计量的食物,每天早上搭配时装都面临超越自我的巨大压力;我也不用做社工达人,组织奔忙各种活动,背着巨大的塑料展板也要做出麻利活泼的样子,在每个寒冷的风雨夜归夜怀疑生活的意义。我只用练习一种神秘莫测的表情,每当老师在课堂上举例某位美索不达米亚哲人的时候,能回应给他一个心照不宣的微笑。
我周围所有的人都认可了我的学术地位,因为我每次发言都是一场对词语的大规模洗劫,张口就是“底层空间和单面向社会形态”,在成功地把自己变成一个讨人嫌的人之余,也获得了褒贬不明的感慨:“学术水平真高。”
大家每每要小组展示成果,需要找一个发言人的时候,总是第一个想到我,展示之前,不忘叮嘱:“待会儿发言的时候,你需要继续说你擅长的那一套很吓人的词,把老师和观众都忽悠倒就可以了。”听到这话,其实我有微微的心酸,我觉得自己不再是个人,而是个沉甸甸的大杀伤力武器,被发射出去,俯冲进人群引起一阵昏头转向和不明就里。
我是怎样变成这样一个学术炮弹的?我的同学曾这样问我,他是抱着讨教的心态,他十分困惑伤感,他是法律系的学生,每当他以旺盛燃烧的兴致试图加入同学间的专业探讨,总是得到一片夹杂着烦躁的呼吸声的沉默。他被隔离在校园高傲的知识分子群体之外,因为被嫌弃不够学术,
于是,我告诉了他我的秘籍。我读书,在每个以“主义”结尾的词上重重地画上圈,我看到长长的外国人名就激动得热血沸腾,只要是复杂的张牙舞爪的数学模型就赶紧抄在本子上,激动得笔尖直颤抖。每每学会一堆新的术语名词,我就迫不及待地拿出去炫耀,有时是在课堂,有时是在讲座,一宣布提问时间就以将要把自己发射出去的姿势举手发言,滔滔不绝地讲上十分钟,以把所有学会的术语用上为追求,然后酣畅得意地问:“请问您怎么看?”在座的同学就纯情天真地望向主讲,看他怎么应答。
最好笑的是,每次课或者讲座结束,总有一个和你一样装了一大堆名词和长句,却没机会倾倒的学术达人找我“交流”,这种交流经常是双方把一盆盆名人名言和巨大词汇往对方身上砸去,凶狠劲就像打雪仗一样。如果你发觉自己的名词快用光了,已经没有武器投掷向对方了,总是可以这样结束——“这种说法倒是很新颖,可是从特定历史维度上看也具有狭隘的内在缺陷。”
我语重心长地告诉想走学术路线的同学:“其实全部的奥义,说穿了就是速成的机械作业。”大家跳上一条条流水作业的传送带,然后术语与概念按照工序,规律而有效率地倒进他们的器皿中,然后封口成罐头。老师和教授戴着质检人员的袖标站在流水线终端,每个罐头都掀开看看,丈量每个词汇的长度,然后印上合格的标签。
我是一个学术女,我心虚地这样自称。高级形容词砖砌起我微薄的优越感,不让人看出我一无所长;佶屈聱牙的长句严密地保护我,不让人看出我的自我思考能力已经悄悄萎缩;一连串的作古哲学家掩护我,不让人看出我只是一颗装满词汇的炮弹。
想到这里,我越发惶恐和心虚,也下定了改变自己的决心。还是一次课堂讨论,坐在我对面的人又开始源源不断地向我抛射艰深语言,我没有愤而反击,只是平静宣布:“请说人话。”我仿佛听到自己扑哧一声,轻盈地跳下高速运转的学术流水线。
《女友·校园版》2010年第三期 蒋方舟专栏
作者:
夏儿
时间:
2010-5-20 00:08
怎么到处爱谈论我们80年后呢?80年后怎么了?不也是人吗?
作者:
意念空间
时间:
2010-5-20 01:43
美女有写作的才华必定更有卖点~
作者:
丫头
时间:
2010-5-20 08:30
吼吼。。。
原来如此哈!
作者:
紫水晶
时间:
2010-5-20 08:54
难怪眼熟,在电视上看到过的,不过电视上化妆了的,比这样好看多了
作者:
爱英统青
时间:
2010-5-20 08:57
我不感兴趣
作者:
朵颐
时间:
2010-5-20 16:17
26楼很经典。一针见血我国的高校教育现状和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的水准!
作者:
moli
时间:
2010-6-10 18:56
怎么到处爱谈论我们80年后呢?80年后怎么了?不也是人吗?
夏儿 发表于 2010-5-20 00:08
什么时期关注什么年代的人嘛,有什么好奇怪的。过几年,大家更多的关注眼光就要移到90后身上了。
欢迎光临 东台网 (http://bbs.cn0515.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