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简介 |
中秋由来 [attach]22173[/attach]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 农历八月十五日, 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 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 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 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 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 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 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 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 及“开元十九年, 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 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 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 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attach]22173[/attach]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古人给予月亮许多传说, 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 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 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 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 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 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 至北太宗年间, 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 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 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 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 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 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attach]22173[/attach]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 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 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 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 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 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 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 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 誉为月中折桂之人。 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 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 经朝历代,盛行不衰, 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attach]22174[/attach] 中秋简介 [attach]22173[/attach]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 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 秋天祭月的礼制, 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 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 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 故又称“秋节”、“八月节”、 “八月会”、“仲秋节”; 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 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 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 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 “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 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 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 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attach]22173[/attach] 中秋节从2008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2006年5月20日, 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 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attach]22174[/attach] |
欢迎光临 东台网 (http://bbs.cn0515.com/)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