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素有“黄海明珠金东台”的美誉,1987年被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1988年成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曾获得中国明星县(市)、全国生态示范县(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被评为长三角地区最具投资潜力城市、全国百佳全民创业示范县(市)。 今年7月26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选结果“出炉”,东台再次榜上有名,连续九届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行榜,与上届排名第76相比,前移4位。 “金东台”驶入小康快车道,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2.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3.08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5亿元,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达95.87%。今年上半年,全市金融信贷余额突破10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突破1亿美元,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居苏北第一。 策应沿海大开发,打造“江苏第一围”。“金东台”加快实施“四绿”产业战略,百里黄土海岸正逐步成为黄金海岸 7月31日和8月25日,东台市在上海和南京分别举行“绿色产业暨科技合作恳谈会”、“沿海开发暨产学研对接恳谈会”,以其发展机遇、独特优势和人文环境,吸引了500多名上海、南京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商界精英。与会者为东台沿海开发绿色定位称道叫好,积极建言献策,签约59项,投资额逾百亿。 东台海岸线长85公里,滩涂面积1040平方公里,占江苏全省的五分之一。江苏2009至2020年计划围垦滩涂270万亩,东台就占100万亩,其中到2012年围垦30万亩,是名副其实的“江苏沿海第一围”、名副其实的国家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东台乘势而为。市委书记祁彪提出,“打生态牌、走绿色路、拉产业链、建特色区”的绿色增长战略,全市确立了打造“上海北花园,海上新东台”的发展目标,着力发展“绿色制造、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旅游”四大产业,把东台建成长三角机械制造业基地、绿色能源基地和绿色产业化基地,江苏沿海新兴的旅游休闲区。 绿色制造 建成“长三角制造”新基地 绿色制造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它已成为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方向和主流。东台市制定了发展规划及其政策措施,加强与机械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国内高等院校的联系,重点发展纺织机械、食品机械、风电机械、桩工机械、印刷包装机械等整机制造项目,以整机制造项目的强大牵动辐射力,带动配套产业快速兴起。 目前东台市机械装备定报企业155家,实现销售收入91亿元。其中不锈钢制造定报企业72家,实现销售收入33.3亿元,占机械装备的46.1%。占有国内市场三分之一份额的马佐里纺机,从设计过程,到产品使用后的报废回收,全程贯穿绿色环境保护理念。磊达钢帘线、中玻、上矽电工钢、恒隆金属、新闵锻造等龙头项目建设速度加快,正在形成年产10万吨子午线轮胎专用钢帘线、1000万箱低辐射玻璃、30万吨矽钢片等主导产品规模。 绿色能源 扮靓“海上三峡”新景观 放眼东台沿海,一台台二十余层楼高的巨型风力发电塔巍然矗立。30多米长的扇叶随风旋转,“大风车”上接万仞云空,下连千里滩涂,蔚为壮观,人们把东台的海边风电场比喻为“海上绿色三峡”。 这个风电场首期投资20亿元,装机总容量20万千瓦,为“世界上单期规模最大风电项目”。经过三年多的建设,134台国际先进技术的发电主机全部并入华东电网发电。一期风力发电工程为国家节约标准煤2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0万吨、粉尘煤渣7.54万吨。东台海域东经120°15′以东为巨大的暗沙,低潮时水深4-12米,蕴藏着巨大的风能,是发展海上风电的理想海域。近期,东台又由沿海滩涂向海上进军,全面开发连陆滩涂、潮间带、暗沙等三个区域,建立海上百万千瓦风电项目基地。 广阔的风电市场,为东台引来一批批风电设备制造商。该市瞄准时机趁热打铁,先后在南京、上海举办了风电峰会,发展与之配套的风电设备制造业。目前,仅风电设备跟进项目签约的就有10多家,东台也因此成为苏北最大的风电设备生产基地。其中中国第一台风机塔筒制造商“上海泰胜”落户东台经济开发区,仅今年前4个月,就已经为国华(东台)风电场生产风塔42台。无锡华强集团投资2000万元的自动焊接等项目也相继在东台落户,形成了“前场后厂”的风电产业格局。 东台市充分利用风场土地资源,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近日与中科院上海太阳能电池研发中心等科研院所和国内著名企业就太阳能电池研发和光伏产品项目签约,实现沿海地空资源联动的立体化能源开发格局。东台广泛利用滩涂和盐碱地,正在跟踪洽谈美国加州海藻炼油新技术,形成多业并进的的新能源产业基地。 绿色食品 打造“世界糖都”新亮点 今年5月19日,东台沿海经济区彩旗招展,鼓乐齐鸣,500多名中外客商和当地党政领导欢聚这里,共同庆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健康糖源生产企业东台润洋甜叶菊高科公司正式投产。该公司由加拿大GLG公司投资8600万美元兴建,主要生产取代白糖的高甜度、低热量的甜菊糖,以控制人类易患的高血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公司投产后世界健康糖源之都在东台呼之欲出。 东台拥有114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8个绿色食品基地、10个有机食品基地,大棚西瓜、青椒、优质乳猪等5项生产技术规程成为国标、省标,高效农业面积全省最大。东台市依托高效农业、标准农业和生态基地的巨大优势,以建设“江苏农业现代化综合实验区”为抓手,打造国家级绿色食品加工基地;依托年产8万吨海产品的优势,以鳗鱼养殖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鱼虾贝、沙蚕、紫菜等绿色海产品加工出口;以主攻规模养殖为重点,加快建设中粮集团总投资40亿元、年出栏200万头的生猪饲养、加工项目,建设华东最大的生态肉猪储备基地和全国最大的乳猪出口基地。 绿色旅游 叫响“东方湿地”新品牌 东台依托沿海绿色自然风光美、生态湿地好的优势,做足海的文章、水的文章和绿的文章,围绕“游、购、娱、吃、住、行”六要素,科学规划和整合开发沿海旅游资源,叫响“东方湿地之都”新品牌。 苏通大桥通车后,上海到东台不到200公里,也就两小时左右的路程,上海人周末就可到东台沿海度假。聚力把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建成“上海北花园,海上新东台”,将生态旅游作为先行主导产业发展,重点规划建设生态湿地休闲度假、海洋文化、风情渔港三大板块。 一张白纸好绘最新最美的蓝图,浙江客商投资6亿元,在这里建设黄海湿地农业生态观光园;东台本土“凤还巢”投资8000万元建设天赋养生园;无锡客商投资5000万元建设海底龙宫。 目前,东台沿海已建成风电场旅游区、国家3A级景区江苏永丰林农业生态园、占地2400公顷有“天然绿色氧吧”之称的黄海森林公园以及晨钟暮鼓的龙王古寺等美丽景区。东台日接游客2000人以上,游客日消费10万元,旅游业成为东台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业。 统筹建设新农村,创建“江苏高效农业第一县(市)”。“金东台”加快“两化”步伐,让全市百万人民都捧上“金饭碗” 河旁绿柳吐絮,大道宽敞平坦,老人们在村民广场上利用健身器械尽情地舒展身姿……眼下,走进东台市溱东镇周黄村,展现在面前的是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新农村景象。 看似社区却是村庄的周黄村,仅是东台农民生活质量的一个缩影。东台正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推动先进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扩散。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城乡一体化正成为东台农民致富后的新实惠。 以工兴村 让赤脚农民当老板 过去,农民洗脚上岸,走出田埂,闯荡都市,变成了拿工资的“农民工”。如今,东台镇域经济发达,工业经济既有“顶天立地”的规模企业,又有“铺天盖地”的全民创业实体。农民们再也不要“往外跑”,而是离土不离乡,在家门口当起了老板。 镇域经济的发展、镇级工业的壮大,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了东台的新农村建设。去年,由于有工业经济的支撑,在东台23个镇中,财政收入有3个镇超亿元、7个镇超5000万元,全市各镇平均增幅三成以上。 一镇一特,一村一品,错位发展,差别竞争,各具特色,各领风骚。东台市形成了溱东不锈钢、时堰特钢、安丰纺织、富安茧丝绸、梁垛建材、许河电脑绣花、头灶精细化工等16个亿元级产业、7个5亿元级产业。素有“苏北小温州”之称的溱东镇不锈钢产业已跻身江苏产业集群10强,像一艘航母带动了上百个税收超百万元的企业和上千个民营企业。 许多地方大企业都集中在城里的工业集中区,而在东台,不仅城里有,乡下也有,从里下河水乡,到范公堤畔,再至黄海之滨,都分布着规模较大的企业。坐落在梁垛镇的磊达集团,已跻身全省建材企业前三强,富安茧丝绸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头灶镇东强集团被列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在培植规模的同时,东台大打创业牌,引导广大干群利用现有产业链,积极投身创业。去年3月上旬,东台市委、市ZF出台文件,规定每个科级干部每年帮扶新上一个民营企业,确保当年新增税收3万元。各级干部纷纷进镇入村到户,帮助创业对象摸信息、选项目、办手续,筹资金、学技术、搞销售。为解决创业资金难题,东台市成立各类中小企业担保机构17家,担保额近5亿元。在各种创业政策和措施的“刺激”下,群众的创业激情迸发出来,仅去年全市已累计发展私营企业3664家、个体工商户17020户、注册资本37.25亿元。这些新诞生的民营实体每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 兴办实事 农村旧貌换新颜 走进溱东镇村民黄广义家,映入眼帘的是:水泥路一直铺到家门口,门前的那点小菜园权当盆景点缀,客厅、厨房、卧室、储藏间一应俱全,干净整洁。黄广义高兴地说:"别看我们这里是乡下,可哪样也不比城里差。用了几代人的露天粪坑拆了,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用起了抽水马桶。" 周黄村党委书记费存禄介绍说:“到目前,绝大多数村民都住进了规划点上的新房。这里感觉很像城里的别墅,但保留了很多农村特色。客厅宽敞,像过去的堂屋;储藏间大而通风,粮食、工具都能放下;房屋前后都开门,方便邻里串门。” 东台的农民“不离土不离乡”也能过上“市民”生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东台把城市社区概念引入农村,以城市标准规划农村,以社区标准建设村庄,全面加快农村城市化、村庄社区化进程,着力于解决和缩小城乡文明落差,加快了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辐射,促进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对接。 通过连续多年组织实施的农村“新五件实事”,按计划完成中心村建设、农村公路改造、市镇河道疏浚、村庄河塘整治、造林绿化等基础工程建设任务,农民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按照“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东台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了中心村建设规划,依法调田近3000亩,可供6万户农户建房;取消原有一字型、零散型的居民点,实施组团式推进,要求一区一式,力求风格式样统一。目前,全市已有572个中心村全面启动建设,累计进中心村建房户达到4.4万户,平均每年入中心村建房4000多户,已形成30户以上规模中心村192个,60户以上规模中心村21个,100户以上规模中心村5个。 为了给农民修致富路、出口路,东台探索出一条社会化筹资建路、养路的新路子,实现硬质路面村村通达,每年新建改造农村四级公路350公里以上。 在东台农村,人居环境一体化。围绕建设最适宜人居的新农村建设目标,东台全力推进农业基础工程建设。全市平均每年完成造林折实7.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近20%;完成市乡河道疏浚土方1000万方;实行城乡联网供水工程,计划到今年底基本解决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路净、家洁、天蓝、地绿、水清、村庄美!眼下,走进东台农村,农家别墅整齐划一,工厂鳞次栉比,公路村村通达,电脑、私家车等现代化工具已走进“寻常百姓家”,农民普遍过上了类似城市居民的生活。 政策保障 农民摇身成市民 农民反映强烈的,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教育、医疗、扶老、济困、赈灾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和福利慈善体系不断完善。东台那些顺民意、得民心的保障措施,正让农村文明在较高平台上与城市协调发展,农民"身份"也随着这一系列的政策保障,摇身一变成为市民。 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实施,东台筹集专项资金推进农村中小学实验设备、体育器材、艺术教育器材和图书资料“四配套”工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率先启动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化建设,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接受教育。 对成年人,过去一直强调的对市民的教育要求,近年来全面引入农村,每年拿出一亿多元资金用于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并且形成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技术培训等较为完备的教育体系,农民的素质在学习与教育中得到了提高。通过建设城乡一体文明,广大农民已经初步实现了由农民向市民、再向文明市民的转变。 农民看病,不再是“小病省、大病等”,因为有了农村医疗保障这一护身符。整合城乡卫生资源,推进镇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达标建设和一体化管理,老百姓享受到安全价廉的基本卫生服务。“城市人才进乡村”和“大学生扎根基层卫生院”等计划,让城市对农村支医活动进一步得到拓展和延伸。目前,全市百分之九十九的农民人手一张新型合作医疗IC卡,实现了刷卡就医,有近70万农民享受农村合作医疗,过去只有城里人才能享受的“公费”医疗在东台农村变成了现实。 东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也和城市接轨,其覆盖率持续保持在百分之百,并建立了低保对象家庭收入备案管理制度,低保户享受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法律等十个方面的救助或政策优待,近3万农民享受到了每月64元的生活补贴,市财政每年要掏出2000万元的补贴资金。 彰显沿海城市魅力,建成“上海北花园”。“金东台”加快“四城同创”,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辉映生金” 走进东台城东大门,宽阔平坦的第一景观大道……东进路绿意盎然,直通高速;景色宜人的通榆河风光带依水造景,水绿合一;飞架南北的红兰大桥贯通市区,颇为壮观……这些真实写照无不体现着魅力东台的打造给东台百姓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东台市瞄准“做美做特中等城市,合力建设魅力东台”的发展定位,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大手笔进行城市建设,大力实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提升城市品位,精心擦亮城市“名片”。如今,无论是来东台投资的客商、观光的游客,还是城市市民,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东台变大了,变美了! 规划立城 描绘魅力新蓝图 “城市是形象,是品牌,是魅力,更是生产力。”市委书记祁彪指出,更高起点的新一轮城市建设,要围绕水绿城市、生态城市定位,做美做特中等城市,做出东台特色。 中等城市是地域的扩大,更是城市品位的提升。东台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市城市及基础设施建设暨绿化会战动员大会,从打造“魅力东台”的高度,提出了城市建设“一年打基础,两年出形象,三五年大变样”的目标。一年内扎实推进路桥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市区功能;两年内全面出新“中心城区”和“新东城区”,确保2009年建成省级园林城市;用三五年的时间,把东台建设成江苏沿海中部的中心城市。 实现这一目标,时不我待。东台对新一轮城市建设进行了精心谋划,立足于地处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立足于千年文化的厚重积淀,立足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资源,从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和提升城市品位的要求出发,通过公众参与、专家评审、ZF决策三位一体,修编完善了《城市总体规划》,形成了中心城区、城东新区等详规,实现了规划全覆盖。 今年3月,省ZF正式批复东台市城市发展的定位,即建设“江苏沿海中部的中心城市、现代化工商业城市、长三角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绿色能源基地和农业产业化基地、江苏沿海新兴的休闲旅游区”。 精品造城 快出魅力新形象 “抢时序、争速度、出新品”是东台各城建重点工程工地上使用频率最高的字眼。 去年以来,东台市上下紧紧围绕打造“魅力东台”的奋斗目标,积极组织规建、城管、房管、城投等部门和单位,坚持重点重抓,在突出“中心城区”和“城东新区”两大区域基础建设的重点上,继续有序推进其他各项工程,全面出新东台城市形象。按既定的目标,一批标志性精品工程相继拔地而起,城市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东进路、城市快速通道站前路、北海东路、红兰路已于去年9月28日试通车,一个纵横交错的城市快捷交通网络正在形成;集休闲、观光、生态保护为一体的朝阳河景观带、通榆河风光带等19项绿化工程,为魅力东台注入了灵气与活力;苏北一流的市民广场正加紧施工,向国庆60周年献礼对外开放;城市规划建设馆、文化艺术中心、磊达五星级宾馆、北海花园、滨河花园安置区等正向人们展示城市建设的一个个新亮点;城市供水、城市供热、污水处理、城市垃圾处理、城区供水管网改造等一项项改造工程,像一条条纽带正为东台的跨越发展做好铺垫…… “水绿”、“生态”是“魅力东台”的点睛之笔。东台市瞄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绿地景观达标要求,以“文化建绿”理念,建设了一批精、细、秀、美的绿色景点;大力推进“碧水工程”,加快市区水位提升工程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扫尾,及时启动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和城东污水处理厂建设,全力打造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景观新亮点。到目前,已建成市区绿地总面积103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6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2平方米),绿地率37.29%,绿化覆盖面积1110公顷,绿化覆盖率40.03%,市区单位庭院绿化达标率62%,建成了13个省级园林式单位、4个省级园林式居住小区,各项指标均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规范管城 营造魅力新环境 有序、整洁、卫生、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不再是东台市民的梦想,“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文明城市”、“省卫生城市”、“省双拥模范城市”等一系列桂冠,润泽着每个市民的心田。 把每一个细节都打造成亮点,让每一个市民都成为城市名片。这是东台市委、市ZF极为关注的课题。市领导先后带队到杭州、昆山等地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结合实际,制定出一整套长效治理方案。今年,东台集中开展“严管理、重常效、塑形象”文明城市综合整治行动,建立起部门联动、反应快捷、快速处置的三级城市管理网络。在城市管理内容上,由平面管理延伸为上、中、下立体管理,实施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四大工程,开展了市区交通秩序、城市内河水环境、市容市貌、环境卫生、集贸市场和小区管理等“六大整治”活动,全力解决“疑难杂症”,努力提高人居环境质量。 东台打开城门搞建设,让市民融入城市文明,广泛深入开展了“魅力东台人”十佳文明新事评选及机关社区结对共创等活动,进一步优化社会细胞。 “先忧后乐、开放包容、和谐共进、激情跨越”,新时期东台城市精神正引领百万东台人民豪情满怀地投身发展、跨越争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