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80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8-10-9
- 最后登录
- 2012-7-25
- 阅读权限
- 100
- 帖子
- 1130
- 精华
- 3
- 东论币
- 1710
- UID
- 34
  
该用户从未签到
|
本帖最后由 hiawa 于 2009-12-28 20:46 编辑
我最近放暑假,没事做,酝酿着弄个钓鱼论坛,名字定好了,就叫“通泰钓鱼论坛”,云集东台、大丰、泰州、姜堰、泰兴、兴化、靖江、南通、海安、如皋、通州、如东、扬中、江都等地钓鱼爱好者,因为这些地方同属通泰方言区,并且地理气候环境相似,更易交流。现在域名(ttdiaoyu.com)和空间都买了,服务器在美国,我正在捣鼓论坛程序,争取在2010年初上线,想请你帮忙弄个LOGO,可以仿照神州钓鱼网的,BTW,欢迎翅膀来作客~
背景阅读:
通泰方言通泰方言(通州-泰州方言),又称泰如话(泰州-如皋话)、泰如方言,是一种很特殊的方言,现被划入江淮官话。大致分布在江苏省长江以北,京杭运河以东的滨海区域。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公里,使用人口1137万(2004年)。
内部分片
按照南京大学顾黔的意见,通泰方言可以划为东、中、西三区。
东区(南通小片),包括南通和通州的西南部,区别于中区的特点是古假摄读法同吴语,有两类韵母-o,-a,流摄分裂为-ei,-ieu。
中区(如皋小片),包括如皋、如东、泰兴、扬中东部、东台东部、海安东部、靖江西南部,区别西区的特点是有疑母ng,能分辨鼻音n和边音l,流摄分裂为-ei,-ieu。
西区(泰州小片)包括泰州、姜堰、海安西部、东台西部、大丰、兴化、江都东部,通泰特征最不明显,特点是不分鼻音n和边音l,除“我”读疑母ng外没有声母ng,流摄仍读-eu。
语音特点
通泰方言最大的特点是古全浊声母字今逢塞音、塞擦音不论平仄一律读送气清音,如“地”thi,“啤”phi。根据这一项特点,即可以把通泰方言和江淮方言(主要是淮东片)以及吴方言分别开。
通泰方言声调有6~7个,相比于只有5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阴去、阴入)的江淮方言,多出了阳入(和阳去)。古浊入字今归阳入调,古全浊上、浊去字在7声调的地区今读阳去调,在6声调的地区则整体归入阴平。能区分阴阳去、阴阳入也是通泰方言区别于江淮方言的特征。
通泰方言除东区外的各点,古假摄字的主元音只有一类,即a。而相邻的江淮方言和吴语均已发生分化,吴语一般有两类韵母即-o,-a,淮扬方言也有两类即-a,-iI。
通泰方言多数点有丰富的支微入鱼现象,例如“推”白读thy,“雷”白读ly。这种现象不见于江淮方言,吴语虽有,但数量远不及通泰方言之多。
通泰方言的咸山摄韵母分化为三类,分法和吴语、赣语相同,异于西部的江淮方言。粗略的说,即咸摄谈韵的牙音、喉音字韵母和覃韵合为一类,而与谈韵的舌音、齿音字有别。同样,山摄寒韵的牙音、喉音字韵母和桓韵合为一类,而与寒韵的舌音、齿音字有别。 在声调上,通泰方言调值阴高阳低的模式不复存在。阴平普遍低于阳平,除如东以外各点,阴入皆低于阳入。
词汇句法特点
通泰方言词汇上的过渡色彩较浓。南方诸方言的“落雨”、“落雪”,泰如方言中、东区仍说“落雨”、“落雪”,西区则“落雨*下雨”、“落雪*下雪”两可,而北方话和淮扬方言只说“下雨”、“下雪”。类似于此的还有“寻*找”“立*站”“搿*这”等组。
考订通泰方言的本字,发现与南方相同者甚多,基本词汇的南方成分也相当多,饵不是像淮扬方言那样词汇多来自北方。例如,淮扬方言的“我们”“你们”“他们”,通泰方言说“我俫”“你俫”“他俫”;淮扬方言的“没有”,通泰方言说“不曾”;淮扬方言的“今个”“明个”,通泰方言说“今朝”“明朝”,等等。
句法上,有3种句式值得注意:
反复疑问句,通泰方言以“格VP”句式为主,“VP不VP”句式较少见。淮扬方言大致两者皆可,北方话一般只有后一种。
双宾语句,通泰方言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的位置接近南方诸方言。例如北京话的“给我一本书”,泰如方言、吴语等说“把本书我”。
比较句,通泰方言存在这样一种句式,即比较短语位于中心形容词后。例如“你高似他”,北方话一般说“你比他高”。
发展现状
通泰方言区甚为狭小,处于吴语和江淮方言的夹缝中。长期以来,它处于扬州府治下,风俗受扬州文化影响本已较大;再加上1949年后国家大力“推普”,使得通泰方言以向江淮方言(主要是淮东片)靠拢的形式,来向作为“民族共同语”的普通话靠拢。
具体来说,就是一批字产生近似江淮方言读法的文读音,在和原有的白读音长期共存、抗衡中地位从弱势逐渐变为优势,直到最后将原有白读音消灭。例如,全浊声母字逢塞音、塞擦音,仄声读送气清音是通泰方言区别江淮方言的最大特点。而在文读音中,仄声就读不送气清音,和江淮方言以及整个北方话一致。大致来说,通泰方言西区产生的文读较多,东区较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