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不仅是天仙配传说的发祥地,也是蜚声海内外的“东方湿地之都”。 东台,素有“黄海明珠金东台”的美誉,是省里确定的长江以北唯一的县级中等城市,已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造林绿化百强市”、“全国生态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江苏省文明城市”,连续八届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排行榜。
如今,东台这座城市,生态文明,风景如画,正以长远的谋划,超前的眼光,大手笔规划,高标准建设,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热潮。东台正焕发出更加盎然的生机和夺目的光彩。
绿染台城 展现无限生机 不论是南来北往的过客,还是东台当地的居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东台正逐步被郁郁葱葱的生命之绿覆盖,街头的绿化小品星罗棋布,大大小小的绿地景观赏心悦目,蓝天、碧水、绿地交相辉映,一个人与环境和谐、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的新东台正呈现在人们面前。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也是一座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城市的生命。为着力打造园林化魅力城市,我市因地制宜,在增绿量、创精品、上档次方面狠下功夫,让一切能绿的地方都绿起来。这几年,东台变得更绿更美了:开放式的公园、大型的绿地成为众多市民休闲的场所;密布的行道树、街头绿化,为过往的路人送上丝丝清凉;小区矗立在绿色的景观中;河道蜿蜒在绿色的林带中······
近年来,我市围绕满足市民出行500米见绿地要求,先后建成了2个开放性公园(人民公园、东进公园),2个专业性公园(体育公园、逸峰园),3条河边风光带(何垛河、通榆河、朝阳河),4条园林式景观道路(东进路、站前路、开发大道、迎宾大道),13个广场(金墩广场、红兰广场、东亭广场、开发广场、迎宾广场、振兴广场、五角广场、文化广场、环保广场、海陵广场、北海广场、体育广场、市政广场),12个小游园(憩园、百岁园、青竹园、趣园、广济园、鼓楼园、东亭园、望海小游园、大王庙小游园、景范小游园、范公大桥桥头公园、七彩园)以及六纵七横的城市主要干道绿化。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市绿地布局,城内绿地纵横交错,城外防护林形成屏障,市区大环境绿化的格局基本形成。
现在漫步于东台市区街道,可以感受到花成带、绿成片、树成景,领略到一道道优美的风景线。在道路绿化方面,我市可谓做足了文章,路间穿插着草坪、花圃,在植物种类、类型、搭配等方面煞费苦心。目前,城市主次干道绿化达标率达80%以上,普及率达100%,形成了完善的道路绿化系统。
如果说街头绿化显得大气、洋气,那么市区庭院绿化则洋溢着文气、雅气。花草、树木穿插于办公室、住宅楼之间,温文雅静,为小区庭院增添了无限风采。我市已涌现出龙晶花园、西湖花园、金地盛大花园、上海丽苑、东台供电公司、国华(东台)风电公司、市地税局等一批达到标准的省级园林式居住区和园林式单位。
乡土植物可以营造出独有的城市化绿色。在绿化工程建设中,我市大量使用银杏、槐树、楝树等100多种乡土植物,并在林场、新街、东台镇等地建设城市绿化苗圃,大量培植乡土树种。同时,积极稳妥地引进和驯化外来树种,先后引进了80多种绿化新品种。
到目前,已建成市区绿地总面积1034公顷(其中公共绿地面积169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2平方米),绿地率37.29%,绿化覆盖面积1110公顷,绿化覆盖率40.03%,市区单位庭院绿化达标率62%,建成了13个省级园林式单位、4个省级园林式居住小区,各项指标均达到省级园林城市标准。
丰富内涵 崛起人文景观 我市根据《东台市城市总体规划》,坚持“规划建绿”的原则,修编完成了《东台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和《东台市城市绿线规划》。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大园林精心打造,充分利用自然河道水系、人文景观资源,初步形成以人民公园为主体,道路滨河绿地为骨架,点线面相结合的生态绿化系统,凸显城市特色和风貌特点。
围绕人文主题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创建工作中,将东台悠久的传统文化,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昂扬的城市精神蕴含园林景观之中,不断丰富园林城市内涵,围绕东台的海盐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通过雕塑、背景墙等,精心打造绿化园林景点,开发大道的历史文化、东进公园的仙女文化、迎宾大道的海盐文化和宰相文化、逸峰园和戈公振故居的红色文化、泰山寺景区的佛教文化等一批园林景观先后建成。东台是董永七仙女传说的发祥地,我市在传说的起源地西溪古镇,规划了144亩的董贤主题生态公园,目前正在加紧建设,老槐树、缫丝井、辞郎河、董永墓等景观将逐一重现。
水是城市之魂,绿是城市之肺。东台市区属里下河地区,水网密布,共有25条主干河道。绿化建设中,结合地形地貌,围绕市区内河,大做水绿文章,通榆河、朝阳河、何垛河、向阳河等几条沿河景观带建成,“水城相依”的水乡景观初步展现。同时在五角广场等节点区域,通过设置赋予时代特色的园林主题雕塑,全面展示“先忧后乐、开放包容、和谐共进、激情跨越”的新时期东台城市精神。
老城区是我市绿化建设的重点,也是绿化建设的难点。结合旧城改造,我市规划建设了金墩广场、百岁园等一批体量大、开放性的居民游园,为百姓留足了绿化空间。规划建设小区时,突出民本意识,注重生态效益,林城花园、茶城花园等一批郁郁葱葱、枝叶繁茂的小区先后建成,老城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居民需要,设置坐凳、花池、凉亭等,给群众一个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绿色空间。在加快绿化建设的同时,我市还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加大市区治污工作力度,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垃圾综合处理厂的建设速度,市区各项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日趋完善。
创园工作中,始终从节地、节资、节水出发,力求以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社会收益。在节地方面,东进公园充分利用废弃钢材市场和废沟塘,适当进行地形改造、绿化栽植,既美化了环境,又节约了土地。正在建设中的仙湖生态示范园,利用新204国道的取土区而建。在节材方面,精心研究确定了城市园林绿化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设计中坚持适地适树原则,以乡土树种为主,外地引进树种为辅。同时还加大市区古树名木保护力度,全市建立了《东台境内古树古木一览册》,明确专人跟踪养护,市区现有百年以上的19棵古树长势良好,增加了城市的绿色人文内涵。三期城改时,为保护一棵600多年的古银杏,专门调整小区规划。建设宁树路,为了保护一棵300多年的木瓜树,特意改变道路路型。在节水方面,东进公园、人民公园、朝阳河景观带、体育中心周边绿化等依河建设取水口,基本实现了河水灌溉;法国小镇、龙晶花园等居住区绿化建立雨水回收系统,充分节约了资源。
共建共享 提升“增绿”质量 近两年,我市有史以来投入最多、绿量最大、标准最高的“增绿”工程全面启动,从追求“量”到注重“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思路越来越清晰。在创建园林城市中特别注重“点、线、面”的有机结合。
突出“点”的开放,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大力推进开放式公园建设,扩建形成35公顷的人民公园,新建13公顷的东进公园。大力推进滨水绿化建设,建成32公顷的通榆河风光带,6公顷的何垛河风光带,3公顷的朝阳河景观带。按照350-500米布置一块公共绿地的要求,新建、扩建小游园12个、绿化广场13个。目前正在建设的还有市民广场、董贤主题公园、仙湖生态园等城市公共绿地,建成后将新增绿地面积100多公顷。
注重“线”的流畅,织就道路绿色网络。作为城市绿化的“骨架”,我市坚持“一路一树、一街一品”的要求,狠抓园林式道路建设,先后建成了迎宾大道、开发大道、东进路、站前路、北海路、望海路、海陵路、东亭路、金海路等一批绿化景观大道。
加大“面”的覆盖,拓展城市绿色空间。对新建小区,全部按照绿地率30%的要求,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到位。对旧城改造老小区,通过绿化补植,不断完善提高。对绿化基础较差又无空地补绿的居住区,实行见缝插绿、异地补绿,确保绿化适宜人居。大力开展创建园林式机关、园林式学校、园林式企事业单位活动。对城市主干道沿线单位实行拆墙透绿,凡具备通透绿化条件的部门单位,一律拆除实墙,建设透空围墙。对确实无绿化用地的单位,种植攀缘植物,发展垂直绿化,利用屋顶空地,建设空中绿化。对达不到标准的单位实施易地植绿。
强化“环”的配套,构筑城郊生态屏障。在城郊泰东河、朝阳河、社道河、串场河等沿线两岸,规划建设了10-100米宽的城市防护林。在污水处理厂、热电厂、化纤厂等重点区域周边建设了10-15米宽的生活防护林带;在城东新区火车道与站前路之间,建设了“特色十园”绿化隔离带;在城市南部区域建成了1500亩的生态绿地;在经济开发区沿通榆河建设了450亩的生产绿地,城市生态屏障初步形成。
城在林中、楼在绿中、居在园中、人在景中。高起点的城市绿化、美化、优化,在为市民构建优美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潜藏在民间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体现在一轮又一轮呼啸而来的投资高潮上,越来越多的客商,频繁出没于经济开发区,一大批好项目、大项目竞相涌入,东台生态城市名片日渐靓丽。
上下同心 创建高潮迭起 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目标确定后,市委、市ZF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把创建园林城市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精心组织部署,强化宣传发动,全市上下、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整体联动,形成了领导重视、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
市委、市ZF成立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指挥部,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总指挥,常务副市长、宣传部长、分管副市长任副总指挥,专门从相关单位抽调20多名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同志组建指挥部办公室。制定出台了《东台市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认真落实规划、用地、拆迁、资金等重要环节,把园林城市创建任务分年度、分批次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纳入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业绩考核内容。专门下发了《东台市园林绿化管护规范》、《东台市园林植物栽植技术规程》、《东台市行道树栽植技术规程》等一系列规范标准文件,建立健全了全市绿化工作长效推进机制。对全市所有绿化逐一明确管护责任,公共绿地由市绿化管理所分段包干到人,庭院绿化、小区绿化明确到具体单位,严格做到一管到位。
创建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广大群众是创建工作的参与者、支持者,是创建成果的受益者,也是创建工作的不竭动力。市ZF强化专题宣传,组织编写了《致广大市民的一封公开信》、《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倡议书》及《创建知识问答》,印制了10万份宣传材料,发放各责任单位和广大市民。按月编印《绿化简报》,及时推出创建工作行动快、措施实、效果好的正面典型,以点带面,激发各部门、各单位干部职工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贯彻落实《江苏省全民义务植树条例》,每年市四套班子领导都带头集体参加义务植树等活动,各级各部门也都定期开展有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适龄公民义务植树尽责率逐年提高,三年来累计达65万人次参加。
加大绿化投入,提供资金保障。2005年启动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以来,我市实行多措并举,通过财政预算、土地拍卖收益、银行贷款等多种渠道,先后筹措资金5亿多元用于园林城市建设,有效保证了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顺利进行。采取共建、捐建、认养、认管、绿化达标、转让冠名权及广告权等多种形式,发动全社会参与城市绿化建设。“磊达广场”、“峰峰广场”等绿化广场被企业冠名赞助;东台电信公司捐资50多万元支持建设了海陵广场。组织各方捐款,先后收到捐款700多万元,新建了磊达广场、摩天广场、东强广场等绿地广场。
据统计,近2年的ZF绿化工程,建设总量超过前20年的总和,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超过70%。为了建设“水绿东台”,我们的播绿人付出了太多的心血,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三春吹开花千树,绿化福泽百万人”,在东台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里,全市人民正满怀信心,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众志成城,用百倍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向着省级园林城市,继而向国家园林城市的目标大步迈进。 |